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楼市快讯 > 正文

世界贸易增长预期下调 并非中国因素拖累

中国产经新闻  2015-10-26 14:15

[摘要]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将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预期下调至2.8%。这是WTO对今年全球贸易预期做出的第四次调整。对于下调原因,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不能说这是由于中国外贸增速下降造成的,或者说不是主要因素。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将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预期下调至2.8%。这是WTO对今年全球贸易预期做出的第四次调整。对于下调原因,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不能说这是由于中国外贸增速下降造成的,或者说不是主要因素。

本报记者 刘诗萌报道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微博](WTO[微博])宣布,将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预期下调至2.8%。这是WTO对今年全球贸易预期做出的第四次调整。今年4月该组织曾作出3.3%的增长预期,同时将2016年的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4.0%微调至3.9%。

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显示,本次下调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长率将连续4年低于3%,是金融危机发生前1990年至2008年平均年增长量的一半。

全球市场萎缩影响贸易增速

对于下调原因,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10月20日例行发布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不能说这是由于中国外贸增速下降造成的,或者说不是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增速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是降幅比较大的,这跟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是密切相关的。”他说,虽然三季度GDP只有6.9%,但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好的国家之一,“所以不是说中国的外贸或者中国的经济影响了全球的经济,恰恰可能应该是反过来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后金融危机时期以来,全球的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的经济增速,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这其中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缓慢复苏的过程。虽然2013年以后美国的经济复苏形势比较乐观,但是欧盟和日本在多项经济指标上的数字依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势头是否强劲、在未来是否会出现强势反弹,是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形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2014年以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开始明显降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的严重状况。”张琳说道。

“因此从全球层面来看,由于需求方受到全球市场萎缩的影响导致全球整体贸易增速的放缓,应该是更基本、更全面的原因。”张琳解释道。

此外,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发达国家贸易增速预期首次反超了发展中国家。2014年,全球贸易变化趋势显现,同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速首次持平,都为2.4%,改变了多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和贸易增速都快于发达国家的格局。

这次调整后,发达国家贸易增速或在今年首次反超发展中国家,从而改写多年来的大趋势。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近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举办的论坛上指出,“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新WTO的数字表明,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速在2015年仍旧为2.4%,但是发达国家贸易增速为3.05%。”朱光耀说,“尽管发达国家贸易的增速仍然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速,但是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速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这值得我们认真地思索。”

对此,张琳认为,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一个十年的群体性增长以后,目前其面临的风险在不断加剧。随着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在未来可能面临着加息的预期,这会对新兴经济体国内的资本流动带来巨大吸引力,非常容易导致资本外流,也容易造成新兴经济体汇率的不稳定。

大宗商品价格与中国贸易相互影响

另外,对于此次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作出的调整,世贸组织[微博]也做出了解释,主要是考虑到2015年上半年几个主要经济体,其中包括中国、巴西以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进口需求下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全球汇率市场剧烈波动等因素。

朱光耀认为,其中关键因素,就是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下跌。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位居世界货物贸易进口第二位,占世界货物贸易进口份额的10.3%,仅次于美国12.7%的比重。由于今年上半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原油等15类大宗商品累计进口同比下降32%,从而拉低外贸进口12.6个百分点。

张琳也对记者说道,在过去十年中,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非常高涨,但从2014年开始,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走低,给俄罗斯、巴西这样的大宗商品重要输出国的贸易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也为中国的贸易数据蒙上阴影,造成了进口数据的环比和同比下降。

从WTO调整后的数据可以看到,增速变化大的就是亚洲地区。其中,中国出口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降至3.1%;由于中国进口数据二季度环比下降2.2%,中国进口数据预期调降了一半,从之前预测的5.1%降为2.6%。

“在国际经济、金融逆转性的变化下,全球实体、货物贸易层面也经历了一种颠覆性的转变。”张琳对记者说道。

不过,张琳指出,现在很难判断是中国的经济放缓,减少了对大宗商品的进口而导致其价格的下降,还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导致了我国进口贸易量和进口额的减少,这其中有很大的内生影响关系。

“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不是单纯地一方决定一方。虽然由于中国经济放缓,我国在内需方面有所下降,但是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即使中国是大的原油、铁矿石买家,可这些商品的价格决定权并不在中国手上。价格因素更多地还是由OPEC原油产出国预期设定,再在这个目标价格下做出调整,或者是在全球的主要期货交易市场上来决定,而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张琳对记者表示。

贸易质量和贸易是重点

实际上,WTO再次调整全球贸易增速至2.8%是由于季度贸易增长转为负值,今年前两个季度平均萎缩0.7%。与此同时, IMF[微博]今年内四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从3.8%下调到3.5%,再下调到3.3%,在本次的利马IMF和世界银行[微博]年会之前,又再度下调到3.1%。

“世界经济面临着严峻复杂的状况,造成的外部环境应该说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为复杂的。”朱光耀说,这也将为仍在努力冲刺四季度的中国进出口带来更多不确定信号。

张琳也对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想要达到今年年初的贸易预期仍然有一定难度。尽管今年第二季度的贸易数据有一定好转,但是第三季度、特别是9月份以来,各项数据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扭转迹象。所以即便第四季度会经历年底去存货以及节假日销售旺季,但是贸易增幅会不会把数据整体提升上来还不太好说。

那么,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未来发展应该做什么样的预期?对此,张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可以转变一下思路,“当前大家都已经了解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GDP增速出现了‘破7’的状况,其实在贸易领域也是如此,当下同样是贸易结构和贸易质量调整的重要阶段。”

张琳指出,如果想要将我国贸易恢复到90年代两位数的高增长状态是不现实的,也是违反经济发展必然规律的。当总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无论国内市场的消费容量还是全球的市场容量在短期之内都不会再明显扩大,但是中国在贸易分工、区域内分工以及全球分工中的获益能力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是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来提高的。

“在未来,贸易质量和贸易应该是我国关注的重点,而不应该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贸易增速和规模上。”张琳强调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