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楼市快讯 > 正文

中国GDP增长率争论是伪命题:部分数据未被算入

综合  2015-10-21 17:08

[摘要] 不用担心“破7“了!还有这部分经济没算在内

不用担心“破7“了!还有这部分经济没算在内

导语

昨天受关注的无疑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GDP数据。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前三季度GDP为48.78万亿,其中第三季度为14.45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6.9%,这是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破7”的数据一出,有关中国经济衰退、悲观的情绪进一步蔓延,而对于中国GDP增速的统计计算是否有低估或者高估的情况?中国经济的运行体系中是否还有没有被列入到GDP计算中的经济数据?互联网兴起后对共享经济新经济的发展也许会催生新的商业革命,那么这部分数据有被算入到GDP增速中吗?也许看了下面的内容你不会那么担心“破7”的问题了。

本期编辑:马黎

1

中国GDP增长率的争论是伪命题

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9%,为2009年1季度来低水平(6年来首次),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不出意外,中国GDP增速的数据又引来的国外媒体的质疑,当然,这次也并不都是质疑,很多观点甚至认为,基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统计核算方法的差异,中国经济的增速是被低估了。法新社甚至在报道中直接称,对待中国官方的GDP增长数据看起来已经难以准确衡量中国经济的表现。《华尔街日报》此前对13名经济学家的本季中国GDP增速进行了调查,结果是6.8%,该报文章称,数据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的疑问:包括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方法和其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而凤凰卫视[微博]《石评大财经》的评论员石齐平在之前的节目中就曾经提到,对于中国GDP的增长率的争论是伪命题。

石齐平认为,对于GDP增长率的统计中出现了三种估估估的问题:即高估、低估和忘估。因此对于GDP增长率的统计不是一个很正确的精准的概念和估计。

其中高估的来源包括过去三十多年在生产方面透支的各方面资源,也包括过度以及不当的投资所造成的泡沫和产能过剩。低估的来源包括所谓的地下经济以及新经济。地下经济是没有被合法的在政府统计里面表现出来的,“地下经济”也称影子经济,指官方控制不到的经济活动,但这部分产值并没有算入GDP中,而且这部分所占的比重也不小。此外新兴的互联网新经济也并没有严格地算入在GDP统计中。因此可以说是被低估的一部分。

2

中国经济的双层结构

中国经济的“双层结构”,是指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地下经济”与“地上经济”两个层次。

“地下经济”也称影子经济,指官方控制不到的经济活动。这类经济活动不纳入官方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内,不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在中国,地下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广泛性。涉及各行各业,遍及各地。二是复杂性。一类是灰色经济,如无证照经营、逃税漏税、隐匿收入等;另一类是黑色经济或犯罪经济,如走私贩毒、洗钱赌博、行贿受贿等。三是机动性。地下经济活动主体往往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具有很大的传染性,近年来更出现配合热钱进出的地下钱庄、虚假对外贸易等形式。四是隐蔽性。有的以合法经营为掩护,有的做假账回避监管,有的以虚假贸易为背景,一般是现金或以私人账户作交易,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地上经济”是与“地下经济”相对应的,在政府监管范围内,纳入政府统计视野,并向政府纳税的经济活动。地上经济的特点包括四点:一是规模性。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是地上经济运行的主体。二是政策性。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税制改革、统计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在上报的经济数据中容易受到基层政府左右。三是阶段性。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基层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往往“放水养鱼”,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基数较大,结构调整压力大,基层政府为了政绩往往在数据上“注水”。四是周期性。一方面,政府为了“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频频进行宏观调控,而且成为逐级下达的硬任务、硬指标;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出于某些需要,使得GDP和财政收入数据呈现“爆发性”增长。如基层政府密集换届前的2011年GDP增长达9.20%,财政增长更达到24.80%,均远远高于前后年份增长率。

上述这两种经济活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交织。如地上经济活动中,也存在着多套账本、避税逃税的行为。在地下经济活动中,也往往以注册登记、象征性纳税为掩护。两者相互渗透,使得经济数据无法反映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

造成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明显的“双层结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层政府的“政绩”导向。近年来,尽管国家要求转变“唯GDP”的政绩观念,但基层政府行为仍是以“政绩”为导向。究其原因,既要有经济增长的成绩、有各种目标任务的“追责”,也有财政上的压力。其次,是利益驱动。大型企业配合基层政府要求,根据需要虚报相关数据,往往能获得政策扶持、银行融资等方面的利益,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各种手段避税逃税。第三,是统计方式。各级统计部门在汇总上报经济数据前,均经过当地政府的“统筹”。各地在“统筹”数据之前,往往是根据自身需要上报,而不是真正的调查核实。第四,是监管水平。目前在人力上、物力上,难以对地上经济数据进行全面普查核实,难以对地下经济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第五,是税赋制度。2014年上半年,财政收入74638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2596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096亿元,三项加在一起的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4%,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宏观税负大约为35%~40%之间。研究表明,“地下经济规模的增减跟宏观税负的高低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因此,必须把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一体考虑,认真加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经济现实和运行情况。

3

互联网兴起后推动共享经济发展

共享经济在过去往往会被认为是地下经济,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曾为庞大的地下经济规模所苦恼,有专业人士在工作之余为客户当会计,当法律顾问,做家教甚至陪人聊天赚取回报,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游离于主流经济体之外的,是一种无法被准确统计的经济行为。但现在看来,不管是地下经济也好,共享经济也好,其实都没那么可怕。

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在快捷高效的生活模式中,发现了共享经济的诸多好处。事实上,共享经济是能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精神的经济形态。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政府热衷于通过投资拉动需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决定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控制人民的支出幅度,但真正的需求和供给被忽略了,尤其是个性化需求和供给,这是宏观经济难以覆盖完全的一种需求和供给。

其实共享经济一直长期存在,只是遇到互联网之后,这种效应就被放大了,由此出现了共享经济一词。例如网络短租、拼车拼饭、在线教育、P2P、众筹等,这些经济行为在传统生活方式下很难实现,正是由于有了网络这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工具,一切的需求和供给都有了一个实现的通道,也使得共享经济逐渐形成规模。

共享经济的要义就是,把社会闲置的资产和资源优化配置起来发挥作用,从而激发需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做到传统经济规则之下做不到的事情。而共享经济的高效率还体现在去中介化这一点上,传统经济体系下提供一种服务或资源,需要经过的中间环节太多,这导致很多经济潜力被压制起来。而服务的接收方也能从这种去中介化中得到好处,可以获得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快捷高效的服务质量等,这反过头来会进一步激发需求。

以如日中天的Uber为例,全球有几十万人为Uber开车,大多数是自有车辆。他们不必去办繁琐的营运手续,也不必购置昂贵的营运装备,低成本运营的背景下,用户得到更多是方便和低价的服务。因为传统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低下,因成本所限对营运的单价有更高要求,一些短途乘客有时候往往无法使用出租车服务。Uber的出现,恰好是对这些弊端的弥补。

再比如Airbnb这种短租模式,其真正开发出来的是闲置的住房资源,让这些不会动的资产活跃起来。用户只需要出很少的费用就能租来短期住房满足自己的需求,相比之下正规的租房业者提供的服务和价格可称得上是惨不忍睹。一个寓言说,地狱里的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他们吃饭所用的勺子太长,根本送不到嘴里,而天堂里的人之所以很幸福,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使用长勺子,而是他们将盛满食物的勺子伸到别人嘴里,同时自己也去吃别人伸过来的勺子里的食物,这就是共享的魅力。

共享经济如今的规模很小,但发展势头强劲,其速度之快已经引起传统行业巨头的警惕,不过这种经济形态仍无法被有效统计到整个经济体中,仍处于游离状态。政府很难搞清楚,现存的共享经济中到底容纳了多少非正式就业人口,只有个大概的预估数字。但共享经济作为一个创新的驱动力,对传统经济状态会有一定改变,则是公认的事实。当你发现出租司机由于危机感而提高了服务质量,中介公司再也不敢满嘴谎话地骗你上钩,各种服务业都明显提升了自己的服务质量时,那一定是共享经济发挥了作用,尽管其规模现在来看仍很小。

不过共享经济也有很多弊端,各国在对待这种经济形态时也总是表现得五味杂陈,对其的定义也总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摇摆不定。Uber在法国被停运,之后宣布退出法国市场,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抗议,行业的反弹和政治家的指责。从道理上说,让一辆未经注册登记,司机没有经过培训的车辆去营运拉客,理论上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因省略了一系列中间成本而导致营运成本低廉的事实,对于现存传统出租车司机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但敢于将Uber彻底禁止的政府还少之又少,因为Uber的存在还是有很多正面意义的,一棍子打死非常愚蠢。

这部分由互联网兴起带来的共享经济对整个经济体和GDP增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仍难以预估。由此而看,可能当前的经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来源:博鳌观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